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4-05-07 13:48:00
收藏
通榆:从“会种田”到“慧种田”
  近日,通榆县向海蒙古族乡复兴村,马达轰鸣、黑土翻滚,采用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播种的5台大型机械在田野上往来穿梭。
 
  “我们看到的这些播种机械全部采用北斗导航系统,玉米种子在气吸式排种器的一吸一松之间便精准落地。与传统的播种机相比,这种机械精准度更高,效率也大幅提升。”中化农业MAP通榆中心经理李少先说。利用北斗导航技术精播,不但节省人工,还增加了土地的利用率,播种的行距、株距也更加精准。
 
  “迷宫式滴灌带的最大缺点就是出水量不均匀,有的时候沙子会把滴灌带的出水孔堵住。今年,我们全部采用贴片式滴灌带,改变了这一现象。”李少先说。
 
  近年来,通榆县与中化农业MAP搭建的合作平台,很多种田大户、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都引进了新的适合密植、抗倒伏的优良玉米种子。在作物的管理模式上也进行了改进,将原来的迷宫式滴灌带改为贴片式滴灌带,使得水肥利用更加精准。
 
  科技赋能是玉米种植不断增产的底气。此前,通榆县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少昆签定了“玉米密植高产优质绿色高效产业化提升技术服务”框架协议;吉林大学崔金虎教授在通榆县的1500亩玉米高产稳产试验中,平均亩产达到1792斤,比原来农民习惯的传统耕作亩产增加了892斤;中化集团在通榆县的试验田平均亩产也达到了1400斤以上,比原来农民习惯的传统耕作亩产增加了近500斤。
 
  如今,越来越多农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科技特派员制度、“科技小院”模式等多样化的农技推广服务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农业技术到我田,农民朋友记心间,增收致富乐翻天。”这是通榆县一位农民“朋友圈”的内容。良种配套良法,越来越多掌握先进农业科技的农民,将有力推动通榆县实施“10亿斤玉米增产工程”。
 
信息来源:白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