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9-12-19 15:52:00
收藏
【脱贫攻坚进行时】育智于心 励志于行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心。我县在产业扶贫促增收的同时,着力补齐“精神短板”,千方百计提升困难群众的精气神,通过开展“志智双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帮助群众坚定脱贫信心,提升脱贫能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边昭镇五井子村贫困户侯桂芬早年患有轻微神经类疾病,整天无所事事还总是怨声载道,更别提琢磨干点啥把日子过好了。
  边昭镇五井村贫困户侯桂芬:“那时候就不想活了,就想死,有一口气吃饱就行,能活一天是一天。”
  纪德永是五井子村驻村第一书记,没少磨嘴皮子做侯桂芬的思想工作 ,可侯桂芬仍然一副颓废的样子,完全没有过日子的心气和脱贫的勇气。而当时像侯桂芬这样靠着墙根晒太阳,端着饭碗等小康的贫困户还不在少数。针对一些贫困户“等、靠、要、比、怨”思想严重、主动脱贫动力不足的实际,通榆县聚焦精神扶贫,着力解决“不想干”的问题,率先在边昭镇建成了“爱心超市”,以爱心超市为“志智双扶”平台,鼓励和引导群众掌握技术、发展产业,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开展的孝老爱慈、勤劳脱贫等各类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和良好表现在“爱心超市”积分兑换商品。
  看着身边越来越多的人从“爱心超市”领回了生活物品,侯桂芬着急了,这回她找到纪德永,没有要这要那,而是要求参加公益活动。
  边昭镇五井村贫困户侯桂芬:“我还有这个手艺,为大伙服务,多做点好事。现在纪书记对我们挺好,给我们找活,我们得干,不能靠共产党吃饭活着,还得靠自己不是嘛。”
  看着侯桂芬不再消极慵懒,很多从前一心等政府救济的贫困户也都坐不住了,纷纷行动起来,积极找事做,心热起来了,“懒病”就治好了。
  边昭镇五井村贫困户于金兰:“咱们过日子要不得懒,你要是懒啥也不干,国家政策再好你也挣不来。你总靠国家政策那是不行的,得自个从内心想要脱贫、想要咱们过上好日子。”
  “爱心超市”极大提升了贫困群众“以奋斗脱贫”的“志气”,而通榆县瞄准贫困群众产业发展的需求,推出的“精准滴灌”式培训模式,送智力,送技能,开展造血式帮扶,确保脱贫不返贫。
  近日,新一期的职业技能电焊技术培训开班,乌兰花镇西木村贫困户李永安早早就赶过来,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起了电焊知识。李永安因母亲重病欠了一大笔债,两个孩子上学、又没有一技之长,一家常年被贫困缠绕。正当李永安心灰意冷时,村干部给他送来了好消息:县人社局组织免费电焊技术培训,苦于没有技能的李永安赶紧报了名。
  乌兰花镇西木村贫困户李永安:“现在干什么都得有技术, 现在政府免费提供电焊学习,以后考到证,好找工作还能多挣钱,我们家就脱贫了。”
 
  通榆县人社局技能鉴定中心主任梅雪民:“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我们瞄准就业市场需求,根据贫困群众的就业需要,深入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与青岛大连等地用工单位达成用工合作协议,打造通榆焊工和通榆家政服务品牌,实现由农民工向农技工转型。”
  着眼就业市场需求,抓好劳动力技术培训,实现农民工向农技工转型是通榆县开展扶贫扶智工作的重要抓手,本着“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人而异、按需配菜,通过技术下乡、服务上门、课堂入户等形式,大力开展技能培训,以“授人以渔”的方式变扶贫“输血”为脱贫“造血”。  
  中共通榆县委副书记、县长刘振兴:“后脱贫时代,实现全面小康最终要靠党委政府的后续产业谋划推动,更要靠贫困群众自身的辛勤劳动来实现,通榆县在扶贫工作中不是单纯给产业给项目,而是从思想上拔穷根,靠技能摆脱贫困,实施‘志智双扶’,必须智随志走、志以智强,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贫困的土壤,帮助贫困户靠勤劳的双手和一技之长脱贫致富奔小康。”
 
信息来源:通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