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9-07-09 13:16:00
收藏
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一曲“脱贫歌”唱响在吉林白城通榆县

中央媒体记者走进吉林合影 吉林省网信办 供图

  今日,由中央网信办举办的“‘决胜脱贫攻坚·决战全面小康’中央媒体走进吉林”活动团队抵达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

  这是中央媒体走进吉林的第一天,记者团来到通榆县陆家村。“易地搬迁,爱心超市,庭院经济”,从这些名词里,我们洞悉通榆县扶贫始末。

    

易地搬迁 促就一个乡村的“蝶变”

 

  乌兰花镇陆家村是国家级贫困县通榆县的一个典型贫困村。单一的种植结构、传统的耕作方式,造成了村子经济的落后。

  陆家村的许卫、叶朝珍夫妇均年近六十,是陆家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俩人年纪大了,没办法外出务工,也不好找工作。许卫夫妇只能靠种地维系生计。通榆这片土地盐碱化严重,在这里靠天吃饭的结果,用许卫的话说,就是“赶上年头好了赚个几千块钱,若是年头不好,甚至还赔钱”。

  赶上了好政策。政府出钱,让贫困户易地搬迁,原先的宅基地用作土地流转,许卫两口子不仅拿到了拆迁款、住上了五十平方米新楼房,政府还给安排了在小区物业的工作,每月俩人有将近两千块钱的收入。陆家村易地搬迁房五十平方米以内不收取暖费,老两口土地流转每年两万多的分红,再加上种地,一年三万多的收入,让他们彻底摘掉了穷帽子。

  “住楼得劲啊!我现在住不惯原先的房子了!”同是陆家村村民的54岁的李海军,已经过上了含饴弄孙的生活。李海军的宅基地拆迁分了二十多万,他用拆迁款买了个一百平方米的异地搬迁房,手里还剩了十多万。地由政府承包,李海军收租,老两口打打零工,一年能收入三四万块钱。“我现在主要工作是接孙子上下学”,李海军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爱心超市” 让村民把美德当钱花

 

  原来分散居住的农民集中到楼上居住后,生活习惯并没有随之转变,仍然经常有人从窗户往外扔垃圾,杂物随意堆放,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为解决这一难题,通榆县积极学习创新模式,在全县易地扶贫整村搬迁的21个小区中开始建设“爱心超市”。

  “爱心超市”向贫困户发放积分卡,并制定积分细则作为加分和减分的依据。比如,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孝老敬亲等都可以作为加分项,而打架赌博、乱扔垃圾等则作为减分项。村民可用积分兑换日用品和米、面、油等生活用品,但当分数达到负3分时,将不再享受免缴水费、卫生费和物业费的待遇。就这样,在“爱心超市”让居民们能够把美德善行当“钱”花,从而使村民的生活习惯产生了巨大转变。

  “爱心超市的号召力很大,通过爱心超市的创办,村民的素养不仅得到了提升,村民还通过爱心超市接受社会教育和法制教育”,通榆县县委书记李明德介绍说。

 

“小庭院”做成脱贫致富的“大文章”

 

  通榆县乌兰花镇乌兰花村的老大爷李长林已经74岁了,在农村,这个年纪的人往往只能靠“养儿防老”维持生计,然而,在庭院经济的带动下,李长林自家的院子,给他带来了额外的收入。  

  人多地少的乌兰花村,家家户户都有一个面积很大的庭院。为了充分发挥地广优势,乌兰花村鼓励村民利用庭院地力好、水肥足的一亩小园,发展辣椒、马铃薯、香瓜和葡萄等庭院经济,以此来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小小的庭院带来乌兰花村户均增收2000元的喜人收益。

  种植这些新的作物有顾虑吗?李长林老大爷回答到“开始确实有,怕赔了。以前我们院子里都是种玉米,种玉米省事儿,结果我种了小麦之后,院里的作物经济效益翻了好几倍。就不再有顾虑了”。据乌兰花村第一书记,吉林省公安厅户政管理总队调研员王学范说,“有些农户在庭院由种玉米改为种香瓜,收入比原先种植玉米翻了十几倍。”  

  庭院经济是地广人稀的东北地区特色经济方式。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大兴安岭南麓特困片区重点攻坚县的镇赉县就通过庭院经济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等综合措施,于2019年4月,成功摘掉了贫困帽。“庭院闲置也是闲置,但种上经济作物,即使每年只有两三千元的收入,这笔收入也能解决农民的很多问题。”镇赉县县委书记鲍长山介绍。

  记者团的路程还在继续,2019年是脱贫攻坚战的决胜年,如何精准拔穷根、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在吉林农村广茂的土地上,更多精彩生动的脱贫事迹正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