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比较优势 发展县域经济探索出一条内陆贫困地区跨越发展之路

  • 文字实录

9月19日上午9:30,吉林省通榆县委书记崔征将做客人民网理论频道,就“加强党建促发展 探索内陆贫困地区跨越发展之路”的典型经验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欢迎广大网友积极参与提问、讨论。

各位网友上午好,欢迎收看人民网视频访谈!吉林省通榆县近年来通过加强党建,培育比较优势,发掘自身潜力,使当地经济社会状况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走出了一条内陆贫困地区独特的发展之路。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中共通榆县委书记崔征同志做客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访谈室,与网友探讨一个贫困偏远的内陆县如何寻找比较优势,强化科学发展理念,走好自己的发展之路这样一个话题。 

首先访谈开始之前,按照我们的惯例,请崔书记跟网友打声招呼!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朋友大家上午好。我很高兴能够做客“书记来了”访谈室,同时也希望各位朋友通过这次访谈建立联系,希望通过这次访谈能够让各位朋友认识通榆、喜欢通榆,走进美丽的鹤乡。

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通榆好吗? 

好的,通榆县位于吉林省西部,隶属于白城市,始建于1904年,最初称开通县,1958年10月,与原瞻榆县合并,改称“通榆县”。全县幅员面积8496平方公里,辖1个经济开发区,8个镇、8个乡、6个国营畜牧(林)场,172个行政村,人口36.4万。这几年经济社会有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文化产业发展和风力发电都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刚才通过您的介绍,我们了解到通榆县虽然地域上比较偏,但是它贫瘠并不荒凉,应该说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对地方发展的特色,请您做下简单的介绍。

主持人说的非常对,贫瘠不一定是荒凉。俄罗斯有位作家说过:“对于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没有一片土地是荒凉的。”事实上通榆这个地方虽然地处比较偏僻,人力资源比较匮乏,资源也不丰富,区位优势也不明确,但是我们只要能认认真真的发展出比较优势,实现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完全有可能的。

2005年末,全县的GDP为20.3亿元,经济总量仅占全省的0.56%,地方财政收入为5390万元,仅占全省的0.4%,还抵不上发达地区一个大企业创造的产值和税收。农民人均纯收入1993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262元。主要经济指标基本是全省倒数第一位,个别倒数第二、第三位。去年年末吉林省统计局,吉林省委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他们在确定综合经济增长指数当中,通榆县列到全省的第15位,提升的速度比较快。特别是增长幅度比较大,全国性增长财政收入增幅是89.4%,地方级财政收入增幅是111.1%,在全省仍然是处在比较快的速度。

当初您来到通榆县这样的贫困县份,您当时的想法是什么呢?您对通榆县确定的发展思路是怎样的?

网友提这个问题提的很好,当时到通榆县任职的时候,不光是我,是我们新一届县委领导班子共同思考的问题,面对这样经济基础比较差、区位优势不明显,如何实现快速发展?这是摆在我们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面前的问题。当时,我们首先对通榆县的县情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大的产业政策和走势,对通榆县整体发展思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后确定了一个基础在农业,重点在工业,根本在生态这样一个功能性的定位。因为过去,也一直在研究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当时通榆县的GDP占全省的0.5%,财政收入是占全省的0.4%,但是通榆县所处的为了是吉林省西部这道最脆弱的生态屏障,通榆县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对吉林省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说,整个吉林西部的这套生态屏障做不好,生态环境得不到改善,那么对整个吉林省作为全国重点商品粮基地来说影响很大。所以说当时人们第一次把生态建设作为立县之本提出来。就是加大了生态建设的力度,在这个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确定了通榆县发展的产业定位。就是建设“绿色农畜产品基地县”、“绿色能源示范县”和“绿色生态县”。

说基础在农业,就农业来说,到底该做什么?我们农业这个基础无论如何是不能丢的,而且农业是其他产业发展很重要的基础。但是农业到底怎么办?通榆县十年久旱,常年干旱。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这个地方骑了毛驴点种”,就是说这个地方人少地多。如果精耕细作根本种不过来,所以说只能是广种薄收,尤其是这个地方常年干旱。所以说春天播种的时候,没有办法预测秋后有没有好的收成,所以说这个过程当中,连农药化肥都舍不得用。但是客观上对奠定绿色的农业有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我们那里有一个“草原红牛”,奶质和肉质都特别好,有的专家对它进行过专业的基础,“草原红牛”这个品牌潜力比较大。但是我们过去品牌意识比较差,再加上深度加工不够,所以这种品牌优势还没有真正形成经济优势。但是我们在生产基地县的建设上,这几年迈出了很大一步。 

第二个是建设绿色能源示范县。通榆县地势非常的平坦,我们那里搞风力发电条件得天独厚。当地的老百姓说“这是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正好是大兴安岭和长白山的气流下降通道。所以只要是长白山还存在,只要大兴安岭来存在,这个风地带就存在,这里面的风能资源在我们看来,这个是改变当地老百姓生活状态,实际上它承载了通榆县36万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梦想。所以说在这个建设上,我们下了很大的功夫,特别是风力发电。还有太阳能发电我们的优势也非常好,客观上日照非常的充足。一方面是干旱,这个是劣势。但是同时由于它常年不下雨,日照非常的充足,这样为搞太阳能发电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再加上通榆县的人均地占有的面积都非常大,这个都对我们建设绿色生态旅游县有很好的基础。 

我们还有一个向海,这样是我们全国4A级的景区,它是原生态自然的美,也是大美,也是丹顶鹤的故乡。所以真诚的欢迎各位网友,能够到我们美丽的“鹤乡”通榆去作客,到那里去观光。有人说建议到泰山去看日出,但是我觉得我们那里的夕阳是最美的。真诚的欢迎各位网友到我们那里作客、去观光旅游。 

对于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脱贫致富是非常不容易的。网友想问,崔书记在发展方面有没有经验?有哪些经验可以值得其他的县区借鉴呢? 

首先感谢各位网友能够对我有这样的信任,绝招有没有什么绝招。但是经过这几年的这些努力,我们整个这个班子,通过大家的努力能够形成这样的效果,确确实实是走出了一条内陆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道路。有一些问题还是值得总结,还是有一定的纪念意义。从通榆的情况来看,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挖掘比较优势。进而再把比较优势形成强势。刚才我说到发展思路的时候,实际上正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确定通榆县发展的产业目标的。那么在实际工作当中如何实现这样的目标,这里面难度确实是很大。

总体上说,就是大体上是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主持人您也知道,各位网友也知道,拉动GDP增长的主要的因素一个是消费,一个是投资,一个是进出口,如果说还有一个的话就是政府购买。那么大体上是这么四个方面,叫“四架马车”。但是没有灾难发生、大的变故、战争发生的情况下,政府购买是常量。进出口对于一个非封闭的独立经济体和非封闭的国家来说,进出口本身也没有意义。  

那么实际上就一个县域来说,拉动GDP增长的实际上就是两项,一个是消费,一个是投资。那么消费受制因素比较多,首先是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还有一个边际消费倾向,或者是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外国人说中国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比较低,这里面有中国人的生活问题。从根本来说,还是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的问题,就是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建设到这种程度。比如说养老保险问题,医疗保险问题,尽管这些年我们下了很大的功夫,从中央到地方一直在努力。但是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国度来说,全面的建设社会保障制度还需要一个过程。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老人的生病就医问题,子女上学问题都需要考虑,不是说赚来的所有钱都可以花掉,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得留点过河的钱”。

所以说这样对贫困地区的百姓来说难度很大,这个是进入到工业化中期以后考虑的事情。但是通榆县所有的经济指标基本上都处在工业化的初期,甚至有一些指标处在工业化前期。这种情况下,拉动通榆经济发展,GDP增长和收入水平提升的主要任务,实际上要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是说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不要实现经济方式的转变,事实上今天的投资结构决定了明天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是力图于在绿色产业上下功夫。比如说“绿色农畜产品生产线”、“绿色农业生产线”等等,这方面我们下了很大的功夫,这样决定了明天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是合理的。 

这些年,基本上每年大体上都是两三百亿的投资。所以说对于一个贫困县来说,每年有两三百亿的固定资产投资,确实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明年,我估计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至少两百亿以上。这几年吉林省的各个县份固定资产投资力度都非常大,在抓县域经济增长。通榆县在固定资产投资上,不算是最好的。但是我们做了很大很大的努力,特别是在风力发电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上。

第二个方面是上一批大型和超大型的工业项目。通榆县这个地方财政收入水平很低,如果不上点超大型的工业项目,应该说很难改变这种落后的面貌。这几年通榆县在新上项目上,我们下了很大的功夫。比如说“三一电气”,这个是三一集团在我们那里投资建设的项目,首期投资25亿,在我们那里建设了一个风力发电产业园林主要是生产主机、叶片、塔桶还有其他的辅助产品。它的预期是到2013年,它的销售收入能达到100亿。现在看,如果运转正常的话,我估计到2013年、2014年销售收入达到100亿还是有可能的。在吉林省西部地区,特别是白城地区,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还没有,所以说这等于对吉林西部的经济发展起到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还有华仪电器,它在我这里建立一个风力发动机的主机制造企业,年销售收入是30多亿。这个对拉动通榆经济发展意义也是很重大的。还有一些接入系统的建设上,这些项目得到了国家电网公司、国家能源局特别是我们省里面的发改委、省能源局等相关部门大力支持。特别是吉林省电网公司,在这个项目的建设上,应当说从开始的初步设计一直到后续的推进,应该说都为我们做出了非常非常好的榜样和贡献。在这里,我也一并感谢国家能源局、感谢国家电网公司、感谢我们吉林省发改委、吉林省能源局和吉林省电网公司和对我们整个风力发电,特别在输出环节上做出贡献的这些各个部门和朋友,对我们多年来的关心、关注和支持。

好的。网友提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县级党组织的“班长”您怎样认识经济发展与党的建设方面的关系。有一种说法“党建不重要,发展是第一位的,党建可以不要”。第一种说法是有时候精力上,对于一个县级的党组织来说,它的精力不可能照顾到两方面,对这个问题您怎么看呢? 

这个问题过去没有思考到,但是今天有网友提到这个问题。事实上从通榆的发展来看,我的体会经济与发展、社会事业进步,社会的稳定这个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但是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我自己感受很深就是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无论是思想建设、组织建设还是作风建设,对经济发展一个非常非常好的后盾,或者是叫保障,是一个根本性的保障措施。而且在实践当中,我们是有感悟的。

比如说一个团队,这个团队如果说思想上不统一。你要想在工作实践中形成整体合力很难。这些年从通榆的情况来看,我们在整个领导班子建设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现在通榆县可以说是政通人和,四个班子一条心,包括我们的人大政协的领导同志,都跟我们一起去拼搏。我们政府的主管是具有超强执行力的,县委的决策在这里可以得到坚定不移的贯彻。我们整个的团队,应该说大家憋足了一股劲儿,摩拳擦掌。一个地方的领导班子建设非常的重要,如果没有这样一个领导班子,你很难把这个团队带起来。所以说通榆县现在是一个团结的班子,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子。我认为也是一个非常有战斗力的一个领导班子。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整个的“软环境”建设。这个我认为也是党的建设里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软环境”还由谁来抓?实际上由党委和政府抓。一个地方从法治环境、社会治安环境到整个人文环境的打造,都需要党组织,通过各级政府来实现、去完成。实际上一个地方的发展,其实首先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还有一个要有一个好的发展环境,还要有一个好的发展思路。再一个就是有一批大的、能够顶天立地这样的项目。所以说组织建设,对于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对于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它具有这种重要的保障作用。

这些年我们确实是感触很深,体会很深。包括干部素质的整体提升,包括干部作风如何能够让他做到求真务实。在我那里面,我们从县委常委班子做起,每个人、每年都要到老百姓家住上几天。现在道路方便了,交通工具也便捷了,但是我觉得本来有机会更多的深入到老百姓那里去,但是事实上恰恰是由于这些方便,离老百姓显得有点远了。我们从常委班子做起,每个领导班子你自己去找时间,上老百姓家住上几天。这几天老百姓吃什么,你跟着吃什么,老百姓干什么,你跟着干什么。包括县里面的后备干部,每年两次到老百姓家至少住两三天。如果没有这样的作风,你不知道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所愿。所以说这个也是对我们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十七大以后我们提出了学习型政党这样的目标,今年,胡锦涛总书记发表的“七一”重要讲话,立足新形势新任务,明确提出必须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抓紧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针对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这个问题,通榆是怎么做的?

实际上我们这个是有体会的。一个地方的发展包括区位优势、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等等。区位优势的地理位置是固定的,你很难改变它。资源禀赋是固有的,你也很难改变它。经济基础是过去形成的,这些因素可变的情况不大,其实决定一个地方发展的经济因素,只有人这个层面才是可以做很多工作可以改变的。我刚到通榆县的时候,本科生很少,大部分是中专生。面对这样的干部素质,如何带领干部群众领导县域经济的发展,这个很难。所以说在干部的培训力度上我们下了很大的功夫。我们做了这样几件事:

一个是发挥县委党校的平台。我们的党校班子非常的有特色,每年培训的局级干部,包括我们的后备干部,应该说从来各个班次是不间断的。而且我们和清华大学建立了“直通车”,清华大学的教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跟我们互动,我们学员可以直接提问题。在县里面建立“直通车”的项目只有我们通榆县一个,而且他们不向我们收费,这个是扶贫项目。

第二个是走出去。我们每年会送干部到清华大学接受新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包括到外地去考察,这些年我们组织去的山东、珠三角、长三角这些先进的地方,我们每年都要组织干部出去,去看看,开阔开阔视野,同时接受一下外面的教育和培训。从我们自身的情况来看,这些干部在这个过程当中,确确实实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包括我们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建立了一些联系,派各级干部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去接受培训。

再就是请进来。我们县里面每年都要搞几次县域经济论坛。实际上以这种方式培训我们的干部,让清华大学的教授,到我们那里讲课。吉林大学的教授到我们那里讲课。除此之外我们和吉林大学建立了一个长期的、稳定的联系,就是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它的博士和硕士在我们那里建了一个基地,叫做“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每年吉林大学的博士和硕士,到我那里搞社会实践,在相关的部门挂职。实际上这本质也是一个引进智力的过程。

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以后,对我们来说感觉更深刻。建立学习型党组织,现在从领导班子建设这个角度,我们班子成员有7位,现在被派到送到吉林大学读硕士学位。现在已经有两位毕业了,陆陆续续的还会有一些同学从这里出来。吉林大学在吉林省也是最好的学校,吉大对吉林省的情况比较了解,我们这些干部送到吉大去学习,一方面是学习理论知识,同时可以结合吉林省的实际情况,对我们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是一个提升。除了这个之外,我们这个后备干部的培训力度也是比较大,包括乡区级的干部,还有乡区级的后备干部的培训力度。

还有网友提到说:“目前的成绩来之不易,那么今后的发展思路是什么呢?”

今后的发展我们还是充满预期和期望的。我们建设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绿色生态县,今后通榆县依然会按照这样的思路,矢志不渝的向前发展。到“十二五”末期,我们财政收入能够达到15亿,我们的想法是争取进入全省前十位,这样一个预期的目标。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访谈马上要结束。在今天的访谈里崔书记给我们分享了国家级贫困县一个县委书记的发展观。同时通过今天崔书记的真情推介,我们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通榆,把热情聚焦到通榆,再次感谢崔征书记接受我们的采访!

感谢主持人,也感谢各位网友,也感谢多年来一直关注、关心、支持通榆的广大的媒体和社会各界的朋友,真诚的欢迎大家能够到通榆这个美丽的“鹤乡”去作客,去观光旅游。  

县(市,区)年度访谈